在《人體必需脂肪酸》一文中,我們介紹了營養學中關于人體必需脂肪酸的定義和以α-亞麻酸為母體的ω3系列人體必需脂肪酸以及以亞油酸為母體的ω6系列人體必需脂肪酸。(α讀作“阿爾法”,ω讀作“歐米伽”)
一些人對“人體必需脂肪酸”中的“必需”二字不甚重視。其實搞清楚這“必需”二字的意義是很重要的。因為人體必需脂肪酸是這樣定義的:即“人體自身需要,而人體自身又不能產生,或人體自身需要而人體自身產生的數量不能滿足人體需要的脂肪酸”被稱為人體必需脂肪酸。換言之,人體必需脂肪酸是一種人體自身需要而人體自身又沒有的物質。那么為了健康我們就應該重視它,想辦法專門補充它了。
在這里我們打一個比喻。有的人感冒了,可是他沒有去醫院打針吃藥,而是每天多喝開水,蓋上被子睡覺。7天后,他的感冒也好了。這是什么原因呢?原來是他的體內產生了一種抗體,這種抗體把他體內的感冒病菌殺死了,于是他的感冒就好了。是不是人們不管生什么病,體內都會產生可以克制相應病癥的抗體呢?不是的,如果有人得了高血脂癥,高血液粘稠癥,還偏偏不去醫院治療,等著自己的體內來產生一種抗體,期望這種抗體能調節自己的高血脂、高血液粘稠度。對不起,人體自身是沒有能力將高血脂、高血液粘稠度降下來的。只有通過調節飲食結構,改善脂肪攝入量和攝入的種類,適當鍛煉,才有可能將高血脂、高血液粘稠度降下來。
請大家想一想,為什么在憑票購買肉、蛋、油、糧等食品的年代(約1980年以前)患高血脂、高血液粘稠癥及與此相關疾病(冠心病、腦血管病、免疫功能低下、癌癥等)的人群比例遠比現在要少呢?那個時侯,人們的生活水平比現在低多了,食物的種類及質量也遠不如現在!為什么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,肉、蛋、油等各種食品敞開供應了,反而得高血脂、高血液粘稠癥的人卻增多了呢?更嚴重的是,還出現了低齡化的趨勢。我們究竟在哪兒犯了錯誤?這要從α-亞麻酸的特性說起,在《人體必需脂肪酸》一文中,我們曾經介紹過在食用油(如花生油、菜子油、葵花籽油、棉籽油、茶油、橄欖油等油脂)中,幾乎都不含有α-亞麻酸;在肉類、魚類、水果、蔬菜、糧食等各類物品中,也只有極少數物品中含有微量的α-亞麻酸酸。也就是說,在我們常用的食物中,含有α-亞麻酸酸的物質非常少。而在上述的各種食用油中(如花生油、菜子油、葵花籽油、棉籽油等)都含有較高的亞油酸(亞油酸在上述食用油中的含量約在15%~50%左右)。在憑票供應的年代(那時每人每月供應四至五兩左右的食用油),雖然人們獲得α-亞麻酸的機會很少,同時從食用油中獲得亞油酸的機會也很少。獲得的亞油酸與α-亞麻酸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。可是現在,人們從食物中獲得α-亞麻酸的機會比過去并沒有增加,而由于食用油的足量供應,從各種食品中獲得亞油酸的機會卻大大增加了。其后果是,人體內獲得的亞油酸愈來愈多,而獲得的α-亞麻酸卻依舊很少。那么攝入的亞油酸和α-亞麻酸達到什么比例人們才能健康呢?國內外的營養學規定:“人體內攝入的亞油酸與α-亞麻酸的比例應該小于4:1”。也就是說,人們每攝入4份亞油酸就應該補充1份多的α-亞麻酸。有些國家甚至建議亞油酸和α-亞麻酸的比例為1:1。若亞油酸與α-亞麻酸的比例遠遠高于4:1,當然就導致了人體的脂類代謝不平衡,也就成為產生高血脂、高血液粘稠癥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椐有關資料介紹,美國普通人群的這一比例甚至達到16:1~20:1,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為什么美國是一個心臟病、冠心病、高血脂等病癥高發的國家了。
亞油酸和α-亞麻酸都是營養學明確確定的人體必需脂肪酸。分開來說,它們對人體的健康都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。但是這并不是說一味地補充亞油酸,增加亞油酸的攝入量,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積極的效果。相反,當亞油酸與α-亞麻酸的攝入比例遠遠高于4:1時,不僅不會給我們帶來健康,反而會使我們產生高血脂、高血液粘稠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其它疾病(如:心梗、腦梗、動脈粥樣斑、甚至糖尿病、免疫系統功能失調等病癥)。在營養學教科書中,我們可以容易地查到準確的描述。因此,我們在了解了α-亞麻酸和亞油酸這二種人體必需脂肪酸后,還要記住“盡量做到每攝入4份亞油酸,就應當至少補充1份α-亞麻酸”。或者每天補充1~2克的α-亞麻酸。
補充α-亞麻酸可以降血脂、降低血液粘稠度這個結論,早已被各國的營養學界所公認。就像物理學中的牛頓定律早已被各國的物理學家所公認一樣。大量的實例也可以說明這一點。一般說來,對高血脂、高血液粘稠的病人,根據體重每天補充一定量的高純度α-亞麻酸,在1-3個月內,指標可以明顯降低,甚至達到正常值。補充α-亞麻酸可以全面降血脂(膽固醇、甘油三脂、低密度脂蛋白),對肝臟、腎臟也沒有副作用。
北京大學物理學院
北大科瑪技術發展中心主任
袁滬寧 高級營養師
|